介绍了林徽因、张爱玲、杨绛、冰心等民国才女们的英文水平。今天再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民国才子的英文水平又如何。
在民国那个国家多难,民生凋敝的时代,却大师云集,学术昌明,涌现出胡适、林语堂等一大批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学者。
胡 适
1938年,胡适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4年任期里,胡适除了获颁27个荣誉博士学位(胡适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学位),还多次发表演讲,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来看看,他英语口语怎样。
14岁时候,胡适离开安徽乡下,来到大城市上海,第一次正式接触英语,后来公费前往美国留学。视频只有一句话,看得出来,胡适很喜欢用长句子。
I can assure you that my government and my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fight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for an indefinite time to come until China is assured of a just and honorable peace.
我可以保证,我的政府和人民,会一直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我们取得胜利。
I can assure you that my government and my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fight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for an indefinite time to come until China is assured of a just and honorable peace.
我可以保证,我的政府和人民,会一直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我们取得胜利。
(这样一个长句,怕是很多学了好几年的学生都掌握不来的)
觉得胡适的口语如何?周作人讲过一个故事。
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登台演出泰戈尔剧作。梁启超主持,胡适用英文致辞。
周作人听到一个人私下批评,说胡适的英文“到底不够格”,因为胡适念“梁启超”,而不是像外国人那样,说成“梁启翘”。
周作人后来写道,胡适知道中国人姓名应读国音,那些把威妥玛式的罗马拼音照英文念的乃是洋泾浜的学风。
1917年,胡适任北大哲学系主任,不时用英语发表一些讲演。辜鸿铭,这位有个英国义父、从小读莎士比亚、十岁去英国的天才,当时在北大教英国文学,他曾当着众人的面,对胡适说:
“胡先生留学七年,可刚才的英语说得实在不地道。记住,在英国那是下等人的发音。”
“胡先生留学七年,可刚才的英语说得实在不地道。记住,在英国那是下等人的发音。”
辜鸿铭是否发表过上述言论,不可知,但辜鸿铭看不顺眼胡适,倒是事实。
胡适(字适之)提倡白话文运动,留着清朝人的辫子、力挺中国传统文化的辜鸿铭嘲讽说:
“按白话文,你不该叫胡适之,该叫‘往哪里走’”。
“按白话文,你不该叫胡适之,该叫‘往哪里走’”。
拥有文、理、哲等13个博士学位、精通英、德、法、拉丁语、希腊文等9种语言的辜鸿铭,对于胡适任哲学系主任嗤之以鼻,他说:
“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德文,又不会拉丁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德文,又不会拉丁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林语堂
1976年,林语堂去世时,《纽约时报》这样评价:
Lin Yutang had no peer as an interpreter to western minds of the customs, aspirations, fears and thought of his people.
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人的习俗、梦想、所思、所惧,当世无出其右者。
可见其英文水平之高。林语堂一生创作、翻译作品多达50多部,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用英文撰写的《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信仰之旅》等一系列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提炼中国文化精髓,把传统中国人的世界观、家庭观介绍给外国读者,给渴望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打开了一扇窗户。
下面节选几个对话,大家阅读和欣赏下。
Lin: China is…the oldest self-governing nation in the world.
林语堂: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治国家。
Anchor: Oh, wait a moment. You are pulling my leg.
主持人:等等。你在开玩笑嘛。
Lin: No, I am quite serious…Mencius long ago said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and any man is capable of development to the moral stature of the saint emperors.
And that is about 2500 years ago. Mencius further said that in a state, the peopl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nd the king is the least important…Mencius is as modern as Thomas Jefferson.
林语堂:不,我是认真的。早在2500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还指出,民贵君轻。孟子和托马斯·杰斐逊一样先进。
Anchor: But wasn’t there aristocracy in ancient China?
主持人:但是古代中国没有贵族阶级吗?
Lin: No, decidedly not. There is Chinese proverb which says all premiers and generals don’t come from old families, which isn’t true of England.
Because there is imperial examinations for civil service, which is in operation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and made it possible for any poor boy with real talent to rise to the very top by selective service.
We didn’t say that in China any boy might become the president, but we did say any boy might become the premier.
林语堂:绝对没有。宰相和将军,不出自门阀贵族,英格兰就不是这样。因为存在逾千年的科举制度,穷人家的孩子,只要有才华,也能位极人臣。在中国,不是所有人都能当皇上,但都有可能做宰相。
林语堂13岁时,入厦门寻源书院,以英文为主要书面和口语学习课程。
17岁时,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圣约翰大学诞生于1879年,是中国首座全英文授课的大学,培养出了顾维钧、宋子文、邹韬奋、贝聿铭、张爱玲、周有光等一大批声明显赫的学生。
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停办,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校。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林语堂不满足自己英语好,1928至1929年,林语堂编写了三本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材,因为是上海开明书社初版,所以称为《开明英文读本》,并且请来了丰子恺配画。
里面很多文章,今天读来,依然很有味道,比如林语堂翻译的这首小诗。
I like woman as they are
without any romanticizing
and without any bitter disillusionment
我喜欢女人,就如她们平常的模样
用不着迷恋而神魂颠倒,比之天仙
也用不着因失恋而满腹心酸,比之蛇蝎
以下两句话,中英文也皆出自林语堂:
Yes, wasn't he sweet boy?
Marvelous force in his writing.
I fully agree.
是的,这位先生确是雄才
胸中有光芒万丈,笔锋甚健
我完全同意
张学良
胡适、林语堂、宋美龄,都是”海龟“,那“土鳖”的英语口语怎么样呢?
1931年9月21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张学良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篇演讲,重申东三省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For many years, Japan has opposed China’s unification and economics…(Japan) has tried to tell other nations that Manchuria is not part of China. In fact, it is as much a part of our country as New England is a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the homeland of 13 million people, and 99 percent of them are Chinese, who will fight to the last man…(部分内容)
For many years, Japan has opposed China’s unification and economics…(Japan) has tried to tell other nations that Manchuria is not part of China. In fact, it is as much a part of our country as New England is a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the homeland of 13 million people, and 99 percent of them are Chinese, who will fight to the last man…(部分内容)
(视频的前半部分,张学良用东北英语演讲,后半部分,用东北话做了中文翻译,少帅实力诠释交替传译。)
1936年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张学良立了一份英文遗嘱,主要是关于纽约的有价证券和现金,在大老婆于凤至和红颜知己赵四小姐之间如何分配。
这份遗嘱后来被张学良的飞行员海岚·里昂(Hyland Lyon)保存,并且于2015年亮相嘉德春拍。
美国人里昂生于1908年,1934年来到中国,成为张学良的飞行员,此前,他在好莱坞做过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里昂同时是美联社的摄影记者,为西安事变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更是完整记录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包括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的“八百壮士”。
除了以上这些人,民国时期还有很多翻译大家:
罗念生
古希腊
他搬来了一座奥林匹斯山
1933年,罗念生登船横渡大西洋,来到希腊,进入雅典美国古典学院,修读了雅典城志、古希腊建筑、古希腊雕刻、古希腊戏剧四门课程,成了第一位到希腊留学的中国人。
杨宪
益
译介中国
中西合璧的“神雕侠侣”
杨宪益和英国夫人戴乃迭
杨宪益夫妇所译《红楼梦》英文版
在中国的民国翻译家中,有这么一位奇人。他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后赶赴国难毅然回国入川。同他一起回国的,竟然有一位英国太太。两人在英国相识,因对中国传统文学共同的爱而结缘,最后一起翻译出了《红楼梦》。他就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丰子恺
日语
以中国诗体来翻译日本和歌
丰子恺虽以漫画及散文著称于世,但其对我国翻译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亦彪炳史册。
杨绛
西班牙语
将史学编纂的“点烦”应用于文学翻译
近现代史上还活跃着一名女性翻译家。她不仅翻译外文著作,还自己写小说、散文,创作话剧,堪称“翻译与创作并举”。并且,这种创作特点还深入到了她的翻译风格中,以更风格化的语言翻译作品。她就是著名学者钱锺书的夫人,杨绛。
傅雷
法语
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历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责的人不知有多少。连伽利略、服尔德、巴尔扎克辈都不免,何况区区我辈!……老话说得好,是非自有公论,日子久了自然会黑白分明。
——傅雷家书
朱生豪
英语
没留过洋,却最接近莎士比亚创作
朱生豪决定翻译莎士比亚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那时,中国没有中文版的莎士比亚译作,被日本人讥笑为文化落后,朱生豪怒而把翻译莎士比亚剧本当成了一项“民族英雄的事业”。
汝龙
俄语
凭感觉对契柯夫心领神会
对于文学爱好者,特别是外国文学爱好者说来,一提到巴尔扎克,就自然会想到傅雷,一提到莎士比亚,就自然会想到朱生豪,一提到托尔斯泰,就自然会想到草婴,一提到福克纳,就自然会想到李文俊,而一提到契诃夫,就没有不会想到汝龙先生的。
王永年
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从欧·亨利到《在路上》
看完这两期民国才子佳人英语能力盘点,你觉得自己的英语掌握得怎么样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