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制作流程是什么?我们在观看电影结束后通常会有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表,这说明动画电影的制作是需要每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来完成的。

其实基础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最主要的部分:前期策划部门+中期生产制作部门+后期宣发部门。这和普通的产品研发方式基本上也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但真正的区别在于每个步骤中的不同。

前期统筹和前期设计前期统筹:

一个动画剧组的足见成败,往往从这里开始。前期的统筹主要有三个重要角色组成:资方(电影主要的资方)+制作人(负责整体统筹,包括寻找导演及制作团队的组建)+导演(负责管理并统筹制作团队完成影片的整体制作)。

铁三角的工作更像是一只军队的核心团队:导演像是担任着将军的角色,统领着所有与制作相关的工作、前期的设计团队、中期的制作后期的合成渲染等等。看似他的工作几乎涵盖了电影的最核心的部分,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出资方担任着国君的角色,在很多情况下控制着片子的走向,资方并不会在个别的制作环节提出要求,但会在整体预算、时间规划、成员组成等环节有极大的干预能力。

前期设计具体来说会包括:编剧组+分镜及脚本+前期美术。一般情况来说由导演亲自挑选出符合预算和自己预期的设计团队。有个人形式,也有相应的专业团队: 3D模型团队和特效团队就少有以个人的形式出现,大多数成熟的团队会出现在各种动画电影及特效电影中。

前期设计:动画片制作流程如下:

1、故事板,导演根据文字剧本绘制出类似连环画的草图,将剧本描述的动作表现出来。故事板在绘制镜头的同时,动作、台词、时间、摄影指示、画面连接等都要有相应的说明。

2、设计,设计工作包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道具设计和镜头画面设计等,设计应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以便下一制作环节的工作人员参考方便。

3、原画分镜,制作动画也有专门的分镜纸,上面有印好的矩形格,在这些格里画出动画每个场景的大致布局(背景、人物)并要在一旁用文字注明这个场景中人物的动作和台词。

4、配音剪辑,动画片和电影一样需要剪辑,但剪辑相对较简单,将逐个镜头按顺序结合在一起,适当删减没用的部分,在各镜头结合处编辑结合方法后即可。

中期生产(动画、场景、特效等)

通常情况下,导演拿到成型的剧本(甚至是还在调整中的剧本)及分镜时,会将这些材料分派给不同的几个部门包括:建模组,动画组,场景组,特效组,灯管合成及配乐组。基本的流程是:建模组根据前期美术制作出一个粗略的模型,并将模型绑定,然后将模型发给动画组。同时场景组也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场景模型,模型组和场景组两个部门分别完成的模型文件会发给特效组,进行特效测试。

经过一系列的修改和调整之后,再将完成的动画及完成的场景发送给灯光合成。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每个团队的制作流程完成其实都是按照不同的习惯和需求来进行的。

后期宣发(宣传、审核及上映)

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宣传方式决定了其宣传周期会更长。有些动画电影在前期制作阶段就开始在制作预热海报及片花等等。这些更加多元的宣传方式可以让观众和电影作品的互动更多,自然也会更有益于电影最终的收益。

传统的宣传方式有:海报,剧照,预告片,线下活动等。

互联网宣传的方式就比较丰富:微博,微信,平台互动(如淘宝,爱奇艺等)甚至一些互联网新贵的宣传方式如抖音,秒拍平台的宣传推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