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的第一步不是平替,是同源!9个大牌羽绒服品牌同源店铺推荐,这个冬天告别寒冷
2024-11-29 08:58:09
6点赞
74收藏
4评论
冬天已经到来,相信很多值友都需要为自己或者家人购入羽绒服(现在羽绒服也不再单纯的和以前的羽绒服仅仅是保命神器了,而是出入于各种时尚场合,正如封面中,许多明星甚至会穿着羽绒服开演唱会!),因此,在之前写过的多篇关于冬季保暖的推文之后,又萌生了为值友们寻觅一下购入更高性价比的羽绒服的想法。
之前关于冬季保暖服装的文章如下,感兴趣的值友可自行浏览:
这不,这篇文章的诞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图源自:方正证券研究所本文的行文逻辑也非常简单,如果你只想要单刀直入的找到店铺名称,可以直接点击屏幕右侧的目录直接观看(点赞收藏可以来一波哈哈哈),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关于这些大牌的发展历史,或许可以慢慢看本文,就当是消磨一下自己的空闲时间
羽绒服竞争格局OK,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波司登——江苏特别特服装有限公司波司登这个品牌,近几年的价格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了,但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一个羽绒服品牌,波司登是名副其实的大牌羽绒服。而作为值友之中的一员,我当然需要致力于寻找最具有性价比、同品质的羽绒度。
纽约时装周波司登秀场中的明星但是,在这之前,先讲一讲波司登的故事吧:
1975 年,中国登山队在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同时,也有队员因为寒冷的环境受伤。而以中国当时的技术,做出一套能耐住珠峰极寒的防寒服,并不比登珠峰容易。裁缝出身的高德康被队员坚韧的登峰精神感染,决心为他们做出最好的防寒服。1992 年,波司登刚成立,就面临新品牌难以立足、外国品牌多难以竞争的问题。对此,创立人高德康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与其他品牌竞争,而是如何遵循初心——做最好的羽绒服。他选择升级设备、改进工艺、扩大生产。
高德康说,那是他首次认识了服装的功能性和专业性,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羽绒服。登山队员历尽艰辛、攀登珠峰的精神和信念,深深震撼了他。扩建之后,波司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暖冬,导致 15 万件库存积压,银行催款 800 万。在员工认为厂子就要停产的时候,高德康又做出一个大家都认为“不赚钱”的决定——深入全国市场做调研。从南到北,波司登找出了消费者对羽绒服的要求:版型选择要多、面料要耐磨透气、色彩要丰富、要贴身轻薄、要暖和……正视这些问题,波司登做出了更适合消费者的羽绒服,同时受邀参加纽约博览会。在博览会上,波司登向海外企业抛出的橄榄枝被拒绝。这让高德康意识到,中国品牌的实力要想被看见,就不能只满足于达到国际行业标准,而要突破标准,再创新高。
带着这个意识,波司登建立了研究团队,将科技带入羽绒服行业,开始了不断的挑战与突破:挑战极寒,登上南北两极;挑战冬奥会,助力韩晓鹏获得冬奥会滑雪首金;挑战时尚圈,将高缇耶“疯狂大胆”的时装设计融入羽绒服,带给大众消费者……
而现在,话不多说,直接揭晓波司登的同源店铺(注意,这不是平替,而是同源店铺,值得关注和收藏一波):
安踏——泉州玉牌服饰有限公司1987年,17岁的安踏创始人——丁世忠带着家乡鞋厂的600双鞋,孤身来到北京。一次走访市场,他发现当时市面上比较有名的“青岛双星”、上海“狼牌”等同类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晋江生产的,但价格却是自己鞋子的5倍。
原因在于:他们是名牌,但自己所售卖的晋江鞋全是杂牌。这种不公平激起了丁世忠的好胜心,他带着在北京赚到的40万元,回到家乡,决意亲手创办出一个驰名品牌。于是,1994年,“安踏制鞋厂”成立。
最开始,“安踏”和其他晋江鞋厂一样,都是承接海外订单,做贴牌产品,生意虽然好,但丁世忠仍看到了背后的风险,想改做自己的品牌。面对股东的反对,丁世忠说:我们可以做的国外市场,无非就是东欧、美国,而它们加起来都没有中国的市场大,不熟悉当地情况,安踏永远只能为他人做嫁衣。为何不立足国内,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
就这样,安踏开始了第一次蜕变——用自己的品牌,在全国开拓市场,建立零售网络。1997年金融危机,海外订单的锐减,让大批鞋厂倒闭,而安踏成功逃过一劫。
1999年,丁世忠压下大半身家,邀请“乒乓王子”孔令辉做代言人,并拿下CCTV-5的广告播放权。这让安踏声名大噪,销量直线上涨。2000年,孔令辉夺得大满贯,安踏的年销售额突破3亿。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孔令辉成功夺冠时穿着的正是安踏的运动鞋。而时至今日,安踏已经跻身全球运动品牌前列,直接看看去年的市场份额图吧
安踏,一个人默默赚大钱,成立25年来,安踏从一个晋江小厂,成为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媲美耐克、阿迪达斯。安踏这样一个全球前三的运动品牌,当然也是有同源店铺的,那就是:泉州市玉牌服饰有限公司
江南布衣——南京科曼服饰有限公司1994年,一家街边店落户在了杭州,以它当时的发展雏形来看,类似于现在大众所理解的精品买手店。它的店主正是江南布衣的创始人李琳,这家店也是江南布衣的真正起点。
▲ 1997年,江南布衣的第一位设计师毛毛在延安路门店。(江南布衣/图)在那个年代,服装还常与限量手作绑定。“当时大家都穿妈妈牌的衣服”,李琳回想起和妈妈买布制衣当“裁缝”的经历,以及常用父亲的男装“混搭”,镜子前那个“酷酷”的自己映射出的就是最早的设计与美学启蒙。做自己喜欢的衣服,“自己成为自己的用户”,这种“悦己”的态度与都市女性的自我觉醒暗合,也让江南布衣的种子用户迅速积累。
李琳(图源:网络)1999年,江南布衣正式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品牌JNBY。取名如此,但这个在杭州成长起来的品牌,却与当时主流的杭派女装有明显的区别:偏好天然材质,带着知识分子的气质,简洁而富有韵味,江南布衣打破了刻板印象,处处彰显出与众不同。彼时,衣服正摆脱“整齐划一”,朝着“百花齐放”大步流星。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被大浪淘沙留下的品牌和企业都有自己的“时间相对论”。江南布衣,一家已经走过30年的公司,在如此分散又激烈竞争的女装市场中自成一派,时间已经为胜利者加冕。
江南布衣 (JNBY) 品牌推崇“自然、健康、完美”的生活方式,“Joyful Natural Be Yourself”这四个单词很好的诠释了江南布衣 (JNBY) 的品牌理念。大浪淘沙之下留下的胜利者江南布衣的同源店铺就是——南京科曼服饰有限公司,有需要的值友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ZARA——泉州市鲁鲁森服饰有限公司 ZARA公司创始人奥尔特加于1963年创办名为Confecciones Goa的制衣厂,起初主要为服装批发商生产家居服和女士内衣。1975年,由于客户取消了一笔订单,为销售存货,奥尔特加开设了第一家ZARA零售店,主打低价流行服饰,开始产销整合的经营模式。创立初期,奥尔特加就摒弃了传统的订单驱动,以销定产的代工模式,转而将生产和零售环节进行整合,公司未来商业模式的雏形开始显现。同时ZARA的品牌定位也已确立,即时尚为主、质量为辅、价格为附加优势。
ZARA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不同于一般品牌服饰企业先扩规模再建效率壁垒的发展模式,ZARA早期的发展便是“扩张与效率”并存。从公司1975年建立第一家ZARA门店、1988年开始海外扩张之前,西班牙本土仅有70家门店,年平均拓店速度仅为5.4家,保持相对稳健的扩张速度。
1988年,公司在葡萄牙开设第一家海外门店,开始试水国际化运作;1989年,进入美国市场,实现跨洲运作;之后,陆续实现在法国、希腊、比利时等国家的开店。
Zara在全球各地的旗舰店。之后就是一路通关的zara品牌之路
ZARA的同源店铺就是-泉州市鲁鲁森服饰有限公司
特步——晋江恩步服饰有限公司特步的公司发展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2006年以前:凭借多年OEM生产经验,初步创立自主品牌。2001年成立特步品牌,定位大众时尚体育品牌,此后通过签约明星、赞助体育赛事、媒体广告等方式加大品牌曝光度;
2)2007-2011年:品牌跑马圈地快速扩张,期间营收CAGR达42%。2007年特步开始布局跑步领域,2008年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奥运热潮下公司加快开店节奏,至2011年门店达7596家;
3)2012-2014年:行业调整下公司经营承压,净利润连续下滑。运动鞋服行业由于野蛮扩张、粗放经营等原因进入下行周期,公司通过加强折扣、优化渠道等方式应对库存危机。至2014年订单逐步改善,营收同比转正。
4)2015-2018年:三年战略改革完成,夯实经营体系。2015年公司提出 “3+”战略(产品+:加强产品功能性、拓宽品类;体育+:扩大体育业务范围、巩固品牌专业形象;互联网+: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三年改革完成后,公司架构更加扁平化,店效、库存周转率得以提升,2018 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25%/61%。
5)2019-至今:主品牌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提升,并步入多品牌发展阶段。2019年3月,特步与Wolverine分别出资1.55亿元成立合资公司,经营索康尼、迈乐大中华区业务;同年5月又以2.6亿美元收购韩国E-Land集团旗下盖世威、帕拉丁等品牌。(收购时形成8.15亿商誉及8.09亿无形资产,集团结合内外部情况每年对商誉及品牌名称进行减值评估,尚未形成减值亏损)2021年,高瓴资本对盖世威和帕拉丁进行 6,500 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又以5亿港元与特步签署可转债认购协议。2022年在疫情等不稳定因素下,特步业绩逆势增长,同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29%/1.5%,展现公司的强劲经营韧性。
而如今,特步的品牌同源店铺同样应该为大家所知——晋江恩步服饰有限公司:
雪中飞——石狮市锦帅弘越服装有限公司雪中飞品牌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创立与初期发展(1998年):
雪中飞品牌在20世纪末成立,最初是一家专注于功能服装行业的公司。
品牌成立后,迅速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并开始扩大其产品线,包括羽绒服等冬季服装。
品牌认证与市场认可(2002-2003年):
雪中飞的产品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并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
2007年,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在2006年被评为最具知名度创新新品牌。
市场扩张与品牌独立运作(2012年):
到2012年,雪中飞品牌的终端网点数量达到3000多家,品牌开始独立运作,标志着品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品牌价值与市场表现(2000-2014年):
在这段时间内,雪中飞羽绒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5年位居行业第二,成为服装行业最具成长性的品牌之一。
2014年,雪中飞的品牌价值经权威机构评估达到79.15亿元。
未来展望与战略实施(2015年至今):
2015年,雪中飞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旅程,继续扩大其市场份额,并深化互联网+运营模式。
品牌与多个电商平台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线上渠道已覆盖全网,为顾客提供物美价优的商品。
单穿提气质,叠穿显衣品。这个品牌或许不如前几个那么大咖,但是品质上也是值得为大家所知的,同源店铺——石狮市锦帅弘越服装有限公司
雅鹿——九江浔真服饰有限公司雅鹿品牌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初创时期(1972年):雅鹿品牌最初由顾宝生等6名裁缝师傅在村办手工作坊中创立,开始从事缝纫工作。
正式成立(1976年):品牌正式成立为“太仓县鹿河公社服装厂”,标志着其作为一个独立企业的开始。
产品创新(1987年):雅鹿成功试制出“飞龙衫”,这一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品牌扩展与认证(1990年):顾振华先生出任雅鹿服装厂厂长,随后品牌在2000年成功在白俄罗斯、德国等海外16国注册,2002-2006年,“雅鹿”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今年9月,亮相米兰的系列产品“雅鹿极钻”是雅鹿高端子品牌“雅鹿1972”旗下的经典之作。市场表现与荣誉(2005年):雅鹿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商业信息中心认证的2004年度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中排名第二。2006年,被中国市场监测中心评选为中国工业企业500强。2016年,“雅鹿”品牌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排名第271位,价值124.51亿元。
持续发展与转型(2018年及以后):雅鹿继续参与国内外服装展览,如第二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暨博览会。2018年6月20日,雅鹿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中排名第266位,品牌价值为185.26亿。2023年,雅鹿品牌价值已达到390.28亿元,标志着其品牌发展的新阶段。
雅鹿线上线下门店共4000多家,年营业额突破100亿元;雅鹿系列品牌无形资产达259.17亿元,位列2020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260位。雅鹿生动的诠释了何为从小作坊到大品牌,其同源店铺就是-九江浔真服饰有限公司
鸭鸭/Gap——苏州市东展羽绒服饰有限公司鸭鸭和GaP都选择了苏州市东展羽绒服饰有限公司,这是我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因此也就不在单独介绍这两个品牌的发展阶段或者故事了,毕竟都已经到这里了,各位实际上可以自行选择自己需要的同源店铺进行选购了。
主打的就是,长话短说,毕竟目前已经是一个要结束的时间节点了。
两个品牌的同源店铺如下:
以上就是九个大品牌的同源店铺推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另外就是,像这些大牌或许不只有一个代工厂,各位值友如果有其他的品牌代工厂或者是同源店铺推荐,可以直接发在评论区大家讨论一下。
本文结束!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